联系我们   Contact

血浆D■二聚体在2型糖尿病相关并发症诊断价值与糖尿病早期无创检测诊断方法

2022-06-15 09:40:18      点击:

血浆D■二聚体在2型糖尿病相关并发症诊断价值与糖尿病早期无创检测诊断方法

【摘要】目的研究血浆D■二聚体在2型糖尿病相关并发症诊断的价值。方法将74例糖尿 病患者分为无并发症组(45例)、并发症组(29例),同时设健康对照组(46例),采用ELISA法分别测 定各组血浆1>二聚体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并发症组1>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0. 001),其中无并发症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〇. 05)。结论检测糖尿病 1>二聚体是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的诊断指标之一。严格控制血糖、监测D-二聚体对防治糖尿病并发 症有一定意义。

糖尿病(DM)可以引发糖、脂类代谢紊乱导致血管内皮细 胞损伤,发生微血管病变,进而导致血栓或广泛血栓形成[1]。 由于高血糖及脂代谢异常所引起的血管内皮损伤,导致血栓或 广泛的微血栓形成。D■二聚体〇>dimer,DD)是表明体内存在 髙凝状态、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及诊断血栓性疾病的特异性指 标,它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降解产生的特异性分子 标志物,是体内血浆凝血因子活化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作用启 动的首选分子标志物。现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 进行检测,旨在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2型糖尿病相关并发症 的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期间,本院确 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74例,依据文献诊断标准[23分为两组: 糖尿病无并发症组45例,其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34. 5〜 61. 5(平均47. 5)岁,空腹血糖水平(9. 6土3. 39)mmol/L;糖尿 病伴并发症组29例,男18例,女11例,年龄5〜64. 5(平均 52. 3)岁,空腹血糖水平(13. 1 土3.59)mmol/L;健康对照组:同 期血糖监测在正常范围内的健康人46例,其中男24例,女22 例,年龄44. 5〜75. 5(平均55. 6)岁。

DOI: 10. 3760/cma. j. issn. 1673-4130. 2009. 05. 017 作者单位:523981广东省东莞市沙田医院检验科

2. 方法     所有受试者均进行体重指数、腰臀围比、血压、 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的检测。全部患者采血前两周 未用抗凝药物及抗血小板药物,于清晨采取空腹静脉血2 mL, 用枸橼酸钠9 : 1抗凝(按枸橼酸钠1.5 mg/mL全血抗凝),以 3 000 r/min常温离心15 min分离血菜,离心半径8cm,取血架 测定。采用EUSA双抗体夹心法,具体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 说明书进行(武汉博士得生物技术公司提供)。

3. 统计学处理 测定结果用均数士标准差表示,组间比 较采用f检验。

结 果

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检测结 果,见表1。由表1可见,糖尿病并发症组D■二聚体含量均明 显高于糖尿病无并发症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P<0.01)。糖尿病无并发症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无统计学意义(P>〇.〇5)。

表1两组DM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检测结果比较

组别

例数(n)

D二聚体含量mg/L)

糖尿病无并发症组

45

0. 36 0. 13

糖尿病并发症组

29

1.27 0.67*

健康对照组

46

0. 21 0. 12

注:与糖尿病无并发症组比较,*■?<〇. 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 <0.01。

表1室温中样本TGAb和TMAb的活性变化(%)

项目 原始活性 +       2 d    4 d

TGAb        54. 2士 10. 6   51. 3士 14. 5   13. 2士 11. 5**

TMAb       38. 6士9. 4      35. 2士 12. 4   10. 4士8. 3* *

注:与原始活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0. 01。

表2 4 X:冰箱中样本TGAb和TMAb的活性变化(%) 项目        原始活性 2d     4 d    6 d

TGAb        54. 2 士 10. 6 53. 1 土 13. 8 50. 9 士 U. 5 U.  6 士 10. 7, *

TMAb       38. 6士9. 4      36. 7士 11. 3 35. 9士 10. 4 9. 8士8. 4* *

注:与原始活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CO. 01。

表3冰冻样本TGAb和TMAb的活性变化(%)

项目 原始活性 8d     15 d 22 d 29 d

TGAb        54.2土 10.6     49.5士 12.6 47.2士 13.1 45.1 士 15.2* 13.6±12.4* •

TMAb       38.6士9.4        31.4士 11.8 30.7士9.9 27.3土 10.9*     8.4士8.0**

注:与原始活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尸<〇. 05;与原始活性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〇. 01。

讨 论

TGAb和TMAb是两种主要的甲状腺抑制性自身免疫抗 体,来源于甲状腺内的淋巴细胞,是甲状腺球蛋白、甲状腺微粒 体产生的自身免疫抗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是甲状腺微粒体 膜上的活性成分,其作用是催化甲状腺球蛋白中的酪氨酸残基 的碘化反应,促进甲状腺素的合成,TMAb的存在使甲状腺素合成受阻[2]。TGAb是甲状腺滤泡内的甲状腺球蛋白病理性 溢人血液后产生的抗体,通过抗体依赖性K细胞介导的细胞 毒作用引起细胞损伤,使甲状腺素合成减少™。

本组观察结果显示,储存在室温条件、4 °C冰箱条件的样 本分别在第4 d、第6 d后活性显著下降并转为阴性;冰冻条件 的样本活性在第20 d显著下降,但是仍在阳性界值以上,在第 29 d转为明性。显然,冰冻是储存样本的最佳条件。但是,如 果每天每个样本都提取血清、冰冻保存,29 d后抗体失活再处 理,就会给临床实验室的工作量、储存空间造成巨大的压力,标 本的记录也容易造成混乱。理论上,冰冻是最佳的储存条件, 而在实际工作中并不容易实现。临床实验室普遍都有在4 X: 冰箱中保留标本3〜7 d的惯例,而4 C冰箱保存4 d内的血样 的甲状腺抗体活性依旧。综上所述,使用4 I:冰箱保存4 d内 的血样进一步检测甲状腺抗体,既不影响实验室的日常工作, 又免除了患者再次抽血的痛苦。

D•二聚体检测可作为判断糖尿病高凝状态的一个新指标, 对指导诊断及治疗有一定意义。伴有微血管病变时,含量明显 增高,而单纯糖尿病患者D■二聚体差异不明显,是因为有凝血 激活的存在,机体尚有一定代偿能力,凝血酶产生后很快被中 和,不足以引起纤维蛋白的产生及由此引发的继发性纤溶,但 此时已处于高凝状态,应予以重视,以预防在各种诱因的影响 下,发生微血管病变,1>二聚体含量测定可对其进行监控- 本组糖尿病患者血浆〇■二聚体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1)。但糖尿病无并发症的血浆D-二聚体无明显增高(尸> 0.05)。而塘尿病伴并发症者较健康对照组及无并发症组显著 增高(PC0.01)。这可能因糖尿病引起各种并发症(如脑梗 死、心肌梗死及其他微血管病变),损伤了血管内皮细胞而释放 纤溶激活因子,最终导致〇■二聚体的升高。说明有凝血活性 增强,提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并导致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 生和发展。

本研究观察结果显示,糖尿病并发症组,其〇■二聚体检测 水平明显高于单纯DM无并发症组和健康对照组,说明其凝 血活性增强,提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并能导致糖尿病微血管 病变(DMA)的发生、发展[M]。因此监测D■二聚体的水平,可

以预示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有助于糖尿病患者早期的大血管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并提示患者的预后。同

时,本研究也表明1>二聚体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在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中具有特异性作用。通过对其检测,

提示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从而进一步对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进行干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成都华西华科研究所研发生产多种糖尿病及并发症早期无创检测诊断系统

网址:http:// www.qctqct.cn 

手机 : 13072875151 13398187118传真 :028-65830598

市场部电话 :028-65830598 028-67708638  83190122

在线 QQ:110480527 联系人 : 王先生

邮箱:samwangcn@126.com

地址 : 成都市静康路536号